第(1/3)页 范兰心,虽是范氏千金,却是立场坚定。 她对范京说,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反贼那就只能跟着摇旗呐喊了。 为了表示诚意, 她还把嫁妆的一半,献出来充作了军资。 李郁对此很赞赏, 这才是造反夫妻该有的样子,你杀人,我递刀。 夫家大于天! 漕帮谭沐光也来了, 还有一些核心堂主,也都在酒桌上。 见到李郁,纷纷起身示意。 谭沐光是个聪明人,瞒也瞒不久。 所以,干脆告诉他了。 谭沐光听了,反而松了一口气。 人就是这样,心里担心的石头落地了反而轻松。 造反,就造呗。 反正漕丁们都是江湖中人,原本就是刀头舔血的日子。 …… 光脚的,往往豁达,看的开。 因为没啥好损失的,无非是赌命。 赌输了,早点解脱。 赌赢了,一本万利。 但是穿绫罗绸缎的,就很难豁达了。 他们一定会权衡,再权衡,反复纸面推演,两边下注。 直到看出来,其中一方要赢了。 他们才会欢呼着,贡献出自己的忠心。 在已经倾斜的天平上,狠狠的下注。 抛开个人感情不论, 李郁可以理解这种做法,因为人,一定是p股决定脑袋。 或许有背叛阝介级的个人,但绝不可能有背叛介级的介级。 作为一个领头羊, 李郁不能带着太多的个人感情去看待一切人,而是尽可能理智,甚至是冷酷。 漕帮核心团队的加入, 是一个很重要的胜利,意味着开始染指漕运。 明年的漕运,不出意外的话,肯定要出意外了。 李郁很乐意给乾隆一点惊喜, 顺便测试一下,漕粮的延误,或者是大规模船难,会对帝国的中枢神经造成多大的影响。 是疼痛?还是短暂昏迷?还是中风? 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 范氏族长来了, 冒着风雪,先乘马车,后换雪橇。 只带了2个心腹随从,轻车简从。 很低调,刻意避开了旁人的注意。 “范族长辛苦了,咱们到书房聊吧。” 两杯清茶, 屋内温暖如春,没有一点烟气。 李郁设计的地龙,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了。 在营区,办公区,还有生产区域,实现了集中供暖。 这是南方人冬季供暖迈出的一小步, 之后300年,都没迈出第二步。 主要是,南方的冷仅仅是让人痛苦,却不至于危及生命。 北方就不一样了,不供暖,真的会死人。 “老夫是真没想到,李先生好手段,好谋算,诸葛再世也不过如此。” “范族长过奖了。事不密则失其身,君不密则失其臣。”李郁笑道,“若我做事如此不谨慎,又岂敢觊觎九州?” 范族长哆嗦了一下, 不知道是因为冷,还是因为九州这个词刺激到了他。 太狂野了! 太嚣张了! 李郁端起茶碗,拨开茶叶,喝了一口: “范族长,此处没有外人。有什么话尽管讲,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是难听的话,我也接着。” …… 范族长一咬牙,盯着说道: “好,老夫就直言不讳了。” “何时反?” “暴露之日,就是造反之日。” “你有多少兵?” “我的兵,足够扫荡江南绿营,攻占江南三府,松江、苏州、常州。” “然后呢?” “军事机密,无可奉告。” “金川兵,缅兵,准部骑兵,皆为当世强军,被朝廷打成了冢中枯骨。你自问比他们如何?” “我之谋略,胜过大汗、缅王、土司10倍。没有人比我更懂大清。” “江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你可有策略?” “坚城堡垒为支撑点,河流为生命线。以水师为载具,打出去,打破袭战,打舆论战,打代理人战争,配合本土防御。” “当今皇上在位40年,驭臣有方,手腕老辣,寡情又睿智,狠辣又果断。你可比否?” “我看透了他,他却从未看过我。” “可有证据?” “赛里斯使团,听过吧?” 范族长瞬间惊讶的跳了起来: “你,你派的?” “正是。” 李郁心想,这世道真幽默。 大清皇上,是反清事业的A轮投资人,还是领衔的。 “好,好。老夫无话可问了。” 范族长站起身, 苍老,疲倦,担忧都溢于言表。 “老夫知道,范家现在就好似雪夜狂奔的瞎马,你还在上面不停的狂打鞭。事到如今,老夫也不怨谁了,只指望你是个朱元璋。” “对了,贤侄你缺钱吗?” 李郁拱手行礼: “江南虽是鱼米之乡,可战事一开,一切都不好说。” “请族长,为我囤积10万石粮草,还有上等造船木料,起兵后备用。至于说理由,你自己编。” 范族长点点头, 走出了屋子,重新融入了黑夜。 以他的年龄,折腾这么一趟确实够呛的。 不过, 他的态度,很令人满意。 李郁原本是要把范氏连根拔起的,现在杀心已经减去了6成。 这么大批量的囤积粮食, 若是自己干,就好似走夜路打火把一样惹眼, 范氏出面做,能省去很多的麻烦、嫌疑。 即使是朱珪,福康安知道后, 也只当是范氏判断来年的粮价会涨,所以提前下手。 而且范氏有良田万亩,佃户数千, 囤积粮食,荒年赚差价这种事,属实是士绅的常规操作。 合情合理! 囤积上等木料嘛,是为了翻修祖先祠堂。 这等大事,有多好的材料都不为过。 …… 范族长是个聪明人, 他一点都没犹豫,就决定赌命。 这就是和聪明人打交道的好处,不必多说。 因为, 清廷那边已经没有他容身的位置了, 一个和造反集团前三位人物联姻的家族,实在是良心坏透了。 乾隆不把范氏杀个精光,再把范文正拖出来鞭尸,从名教大儒行列中除名。 都对不起这些年倒在他刀下的八旗亲贵。 李郁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因为有轨迹可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