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战争,这无疑是变数的代名词! “……” “友好?倭寇冲进你家里,抢走了你家的财物,抢走了你的妻女姐妹回去淫虐,你还要称赞他们友好?” 不要搞事情,真以为大家都是傻子,会听信这足利义维的一面之词,就任由伱汤昊出兵倭国? “洪武二十七年,倭寇侵犯金州,掠夺财物,杀掳人口,无恶不作!” “永乐十五年,倭寇侵扰松门、金乡、平阳等卫!” 三位朝堂真王接连开口,无一例外地全都反对出兵倭国,各自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各自也都有着各自的借口,可谓是义正言辞,慷慨激昂。 这是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或者说在阴阳汤昊。 但是这些话落到汤昊耳中,却是显得那么讽刺,那么刺耳! 小皇帝也感受到了压力,毕竟他现在面对的是刘健、马文升和张敷华这三位实权重臣! 这一次,三人都没有站在他这边,可想而知此事根本就难以施行下去! 皇帝这虽然是金口,金口一旦开了下面的人就会去办事。 “洪武十六年,倭寇侵扰浙东地区,杀掠无算!” 摊上倭国这群卑劣蛮夷,只能自认倒霉罢了。 刘健选择了沉默,汤昊又将目光看向了下一位朝堂真王,天官马文升。 “景泰四年,倭寇以贡物为名,袭击临清官兵,劫掠而逃!” 诚然,他刘健确实是基于大局考虑,继续保持两国勘合贸易,这是互利互惠的利国利民之策! 但是,唯一不利的地方,在于盘踞在沿海地区的那些该死倭寇! “洪武五年,倭寇入侵海盐、澉浦和福建省的海上各郡,百姓死伤相藉!” “天官大人,你方才说太祖高皇帝便将倭国定为“不征之国”,对吧?” “对啊!这就是祖训!”马文升回答得很是干脆。 事实上,这位五朝元老一向硬气得很,什么人都不怵,哪怕是面对刘健他也敢骂,更何况是汤昊这个莽夫! “诚然,昔年太祖高皇帝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倭国、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等十五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但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十五不征之国”并非简单地“一视同仁”,而是存在着差别。” “比如,“十五不征之国”中有一些国家长期是华夏历代王朝的藩属,如真腊、暹罗、占城等国,在隋唐时期便与华夏王朝建立起了朝贡体系,因此太祖高皇帝所划定的“十五不征之国”中,除了朝鲜与倭国之外,均为宋、元以来中国的传统藩属,既然是附属国,自然没有必要征讨。” “但是,唯独这朝鲜与倭国,太祖高皇帝一直对其内部统治阶级合法性的存疑,朝鲜国是高丽权臣李成桂取代高丽而建国,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叛行径,说是乱臣贼子也丝毫不为过,太祖高皇帝更是亲口说过,这李成桂得国不正,其陈述的即位理由不可相信,但大明也无意干涉高丽(尚未更名)内政、对其没有领土野心,只要李成桂不侵犯边境、保持稳定,就可以继续对明朝贡,保持宗藩关系;至于倭国,太祖高皇帝更是对其深恶痛绝,其本身就全是些乱臣贼子,幕府架空天皇执掌大权,而那怀良亲王又杀害我大明朝正使,太祖高皇帝因此震怒,甚至亲自做了一首《倭扇行》,怒骂倭国上下是“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甚至亲自说过“异日倭奴必此变”,这才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训!” “因此,所谓“不征”无非是给出足够的外交空间,等待其内部争斗完成之后,再进一步考虑外交政策的一种临时策略而已,朝鲜也好倭国也罢,太祖高皇帝将之列为不征之国,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听完汤昊这番论述,马文升气得脸色铁青。 “汤侯,你这是在骂老夫没脑子吗?” “本侯当然不敢!”汤昊轻笑道:“天官大人可是德高望重的硕德之臣,本侯怎么敢对天官大人不敬?” “本侯只是在提醒天官大人,不要动不动就扯出什么祖训,这所谓的不征之国,并不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更不是尔等用来维护倭国的工具,谁敢这么用谁就是真正的没脑子!” “太祖高皇帝都恨不得兴兵出海灭掉这个卑劣小国了,你们还好意思在这儿叫嚣什么不征之国,不觉得脸疼吗?” 听见这些讥讽话语,马文升更是怒不可遏。 “你说临时策略就是临时策略,你汤昊算什么东西,敢代表太祖高皇帝?” “天官大人!”汤昊声音逐渐变冷,锐利目光直视着马文升,“本侯给你脸,那你就接着,别给脸不要脸!” “本侯算什么东西,有什么本事,你可以试试!”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傻子都看得出来,中山侯汤昊这是准备发飙了。 见此情形,马文升神情一滞,随即愤然坐了回去。 嗯,这波不是怂,而是选择从心。 毕竟这个贼子可是出了名的无脑莽夫,谁知道下一刻他会不会冲过来揍自己一顿。 自己这老胳膊老腿的,哪里经得起他折腾啊! 再者,汤昊说的这些,马文升又何尝不知道? 朝鲜得国不正,所以太祖高皇帝一直不喜欢,而倭国这个卑劣小国,太祖高皇帝那就是极其痛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