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杨廷和的前程,其实早就限定死了。 他不能像天官大人马文升那样,进入六部执掌实权,而是只能走元辅大人刘健这条路,从翰林院到东宫詹事府,再到内阁,替皇帝陛下拟旨制诰,从而辅佐君王匡补时弊、燮理阴阳! 这,就是大明帝师的最终归宿!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朝帝师,朱厚照立刻上前,逐一将他们二人给扶了起来。 “杨师的学问和本事,朕自然是知道的。” 小皇帝斟酌了一下措辞,淡淡开口道。 “但杨师资历政绩不足,朕即便有心,恐落人口实,所以杨师入阁一事……” 说实话,杨廷和是朱厚照的老师,哪怕他屁股再歪,也会向着自己的徒弟,所以朱厚照巴不得杨廷和早日入阁。 但是问题在于,这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 因为杨廷和没有什么政绩资历可以说的。 杨廷和四岁时知声律,七岁时每日读书数卷,为科举做准备,成化七年乡试中举,时年十二岁;成化十四年,杨廷和登进士第,时年仅十九岁。及第后,他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翰林院后,杨廷和也没停下脚步,凭借着满腹经纶,弘治二年升任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弘治四年,升为翰林院侍读,弘治五年任经筵讲官;弘治八年,皇太子朱厚照出阁,杨廷和等七人被举荐侍奉太子讲解、读书,其中杨廷和任左春坊左中允。 甚至到了弘治十一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乡试,顺天府乃是帝都所在首善之地,这乡试主考官等同于是光耀门楣、足以位列族谱第一页的光荣事迹;弘治十五年,杨廷和因参与修撰,被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诏命下达后,士大夫们皆感惊喜,该官衔被认为“不设者五十余年矣”,偏偏唯独杨廷和一人打破了旧制。 弘治十八年,杨廷和奉命主持会试,这会试比之顺天府乡试还要高出一筹,基本上可以族谱单开一页了,上书特书杨廷和的光辉事迹;五月,孝宗驾崩,朱厚照即位,七月,杨廷和作为武宗在东宫时的老师,升任詹事府少詹事。 直到正德元年,朱厚照改元“正德”,杨廷和任讲官。十月,朝廷修《孝宗实录》,杨廷和为副总裁。 说实在的,朱厚照对自己这位帝师,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小皇帝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不然太让人寒心了。 杨廷和有什么资历政绩吗? 确实没有,就在翰林院和詹事府打转,比之地方知府还不如。 这种情况,杨廷和要是突然入阁,天下官员肯定不会服的。 不过,老首辅刘健既然开了这个口,那他自然想好了一应后续。 “陛下放心,臣会于明日廷议举荐杨大人入阁!” 听到这话,朱厚照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然而这笑容还没持续多久,就因为陈宽的到来,彻底消散了。 “陛下,中山侯急报!” 小皇帝闻言急忙上前一把夺过奏报。 看完之后,朱厚照脸上的笑容不但僵硬了,暴怒之下甚至一脚踹翻了案桌! 这突如其来的惊变,吓得刘健和杨廷和面面相觑。 小皇帝也明白,这事情跟两位帝师没有关系。 所以他强忍着心中火气,恶狠狠地看向陈宽咆哮着开了口。 “召集所有廷臣议事,立刻!” 此话一出,陈宽硬着头皮提醒道:“陛下,休沐未曾结束……” “朕让伱立刻去召集廷臣!来不了的,就别来了,朕废了他们!” “还有户部和都察院,五品以上官员全都给朕叫来!” “朕倒是想问问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今日第二更,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多多订阅支持,万分感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