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景隆放下陶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碗沿,眼神飘向远方,似又回到了那段险象环生的航程:“我们从勘察加出发时,只带了够半个月的粮草淡水,原以为顺着洋流能快些抵达,没成想刚出海第三天就遇上了逆风,船速慢得像蜗牛,眨眼间十几天过去,离美洲还遥遥无期。” “后来粮食先见了底,士卒们每天只能分小半块干硬的麦饼,淡水更是金贵,每人每天就一小瓢,连润嗓子都不够,好多人渴得嘴唇裂出了血口子,只能靠接雨水勉强维持。” 他声音沉了沉,带着几分后怕,“更糟的是,船上狭小闷热,不少人染上了痢疾,上吐下泻,浑身无力,军医的药材很快用空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兄们难受,有两个年轻的士卒,就这么没撑过去,只能趁着夜色,把他们葬在了海里。” “那时候,好多人都泄了气,有人说咱们怕是到不了美洲了,不如返航。我和增寿咬着牙没同意——咱们带着找粮种救百姓的差事,怎么能半途而废?” 他顿了顿,语气渐渐轻快,“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快撑不住的时候,风向突然转了,顺着洋流漂了两天,远远地就看到了一道长长的海岸线,那是美洲!” “当时所有人都忘了饿、忘了累,趴在船边大喊,有的弟兄甚至哭了出来,多日的绝境与委屈,在看到海岸线的那一刻,全都烟消云散了!”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都轻快了几分,“我们沿着海岸线航行,找到了现在命名的大明湾,只是那时的大明湾,还只是个简陋的临时据点,连像样的码头都没有。” “后来呢?你们怎么到金陵湾,遇到那个殷商部落的?”朱棣问道,眼神中带着好奇。 徐增寿接过话:“我们在大明湾休整了几天,想着往南再探探,寻找土著部落,从他们手中交换粮种。” “航行约莫十天半月,就到了金陵湾,然后开始与子庚的殷商部落开始接触……” “他们一开始对我们很警惕,甚至想动手,”李景隆补充道,“我们没敢硬来,而是拿出了丝绸、瓷器,还有一些铁器农具,跟他们示好。子庚首领虽然中原话不好,但也看出我们没有恶意,才渐渐放下戒备。后来我们又办了场宴会,跟他们一起喝酒跳舞,才算真正建立了信任。” “那粮种,就是这么换来的?”郁新问道,他最关心的便是粮种的来龙去脉。 徐增寿点头:“是啊,我们跟子庚说,大明有很多百姓吃不饱饭,想求些高产的粮种救急。子庚是个实在人,听说百姓受苦,当场就答应给我们粮种,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种,连玉米要培土、红薯要扦插这些细节都没落下。”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时而为他们遭遇的险境捏紧拳头,时而为他们成功抵达美洲、换来粮种而面露喜色,整场叙述跌宕起伏,仿佛让他们也跟着走了一趟美洲之旅。 朱樉感慨道:“没想到你们这一路这么不容易,那子庚首领倒是个好人,等孤到了金山角,要是遇到土著部落,也得好好跟他们打交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