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月初,冯婉作为李源的全权代表,和马军经过谈判,达成了网吧转让协议,这次转让给李源带来了五十万的活动资金。 说不好是谁在占谁便宜,总之交易双方都很满意。 交易达成后,马军旧话重提,希望李源能给他提供一批电脑,李源于是又去了一趟京城。 同去的还有冯婉等人。 这次去京城,除了采购电脑配件,每个人还有其他工作。 冯婉等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对互联网的了解不深,李源于是带着众人先后访问了搜狐和新浪总部,打的旗号是要在网站上投放广告。 至于什么广告…… 毫无疑问,乔若男又背锅了。 在和李源通过电话后,乔若男亲自赶到京城,和两家网站分别签订了每年五十万,为期五年的广告协议。 两家网站都很高兴,特别是搜狐,为了表示感谢,老张亲自带着众人把公司从里到外逛了一遍,能看的也都看了一遍。 当然,老张还是有脑子的,不会把技术层面的东西拿出来显摆。不过李源想看的也不是那些,他真正关心的,其实正是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 …… 在参观过搜狐公司后,李源给冯婉等人下了命令,要他们留在京城广泛招募人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 李源离开北京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 李源急着回瀛洲,是因为马楠快顶不住了。 网吧虽然转出去了,网校——准确的说是电脑培训班,还要继续办下去。 这年头,越是新鲜玩意,人们越是趋之若鹜,培训班开了满打满算不足一个月,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了一百。 这件事一度搞的李源焦头烂额,也暴露出来他身上的一个致命弱点—— 前世的他没有过创业经历,把很多事想得太简单了。 说实话,他最初之所以搞电脑培训,其实是想打着“市网络办公室指定培训地点”的旗号募集开网吧的起步资金——毕竟培训班是先交钱后上课。 然而,当他准备放弃网吧的时候,培训班已经成了气候,变成了鸡肋一样的存在。 留着,浪费太大精力;丢掉,即使不考虑名声,仅仅退款就够让人肉疼了。 关于培训班的去留,李源和马楠深谈了一夜,最后决定继续办下去。 促使李源下定决心的是马楠的一番话。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马楠问李源:“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集中在京上沪深,你为什么非要留在瀛洲?别拿上学做借口,你完全可以转学到京城去。” 面对这样一阵见血的问题,李源思考了很久,最后说道:“你就当我是任性吧,我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留在家乡。” “好吧。既然这样,那你必须解决人才问题,瀛洲毕竟是小地方,人才环境太差了。” “从外面招聘呢?” “你觉得习惯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有多少人愿意到这里来?说句不客气的,对真正的天之骄子而言,到这边搞互联网,和下乡支教没什么两样……” 马楠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人才。 正是这番话,让李源下定决心把电脑培训班继续办下去,不但要办,还要办大办强。 没有人才?那就自己培养。 办不成哈佛京华,还搞不出东山兰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