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家院落不大,前后院都是满满当当的,若将士们不及时离开,后面送聘礼的人都进不来。 邻居们离去不久,临江书院山长带着一群人前来道贺。 徐冬父子又帮着收礼写礼单。 苏怀仁感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在这里短短几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他连请帖都不好意思发出去,大家并不介意,都纷纷前来道喜。 “恭喜苏老弟双喜临门,以后有机会定去京城探望。”山长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道。 “在书院的那些日子,承蒙山长大人关照,苏某心存感激,山长大人去京城,我当热忱欢迎。” “再过几年,我也该回乡养老,那时就学清灵山人,到处走走,四处游历,也不枉此生。” 说起过往和未来,山长感叹不已,两人寒暄了好一阵他才离去。 陆陆续续有同僚前来送礼。 苏夫人看着堆成小山似的礼品,她对苏怀仁说:“咱们这一走,也不知啥时候再来燕南,这些礼都别动,让慧儿带王府去,以后大家有喜事,慧儿也好替咱们送个回礼。” “自然,应该的。” 苏家客人不多,府里也没有买仆人,苏怀仁早已经联系了街对面的酒楼,来道贺的客人全都安置在酒楼招待。 夜晚,苏夫人来到女儿闺房,她拿出一本小红书册塞进妆匣。 苏慧俏脸绯红,“娘,不用。” 苏夫人快速落了锁,把钥匙放进苏慧手心,“傻孩子,成亲后,敦伦之礼是情理之中的事,没什么不好意思,万事多顺着王爷。” 苏夫人看着衣架上的凤冠霞帔和屋里扎着红绸的箱子。 她眼眶微微泛红,“都是娘没用,没给你置办什么像样的嫁妆。” “娘,喜被都是置办的最好的织锦,都抵得上大户人家的嫁妆了。” “你别安慰娘,若不是月儿离开之前给我留了银子,就这些嫁妆都置办不起。” 苏慧也知道,父亲来燕南时日尚短,俸禄不足以给她置办丰厚的嫁妆。 母亲为了省钱,都舍不得买两个仆人回来帮工。 见母亲情绪低落,苏慧说:“娘,王府一切都安排妥帖了,明早婢女会随喜婆一起过来,太后已经叮嘱过了,让我什么都不用准备,王府都准备好了。” “所以娘才觉得更愧疚,慧儿,咱们家是高攀王府了,你进了王府做事要处处用心,轻重有度,既不能让底下的仆人小瞧了你,又要想法让手下的人忠心不二。” 从前在京城时,苏家府里也是仆妇成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