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国家大事比起来,何琴的那点事儿连屁都算不上一个。 举国上下,国内国外,无人不在讨论这政策。 姜灵也很兴奋,这意味着华国腾飞的时刻到了。 她甚至在考虑,要不要在大学期间搞点儿小买卖来赚钱? 这事儿还得慢慢来,她手里有些本金,但要想做大还得有个积累的过程。 整个十二月大家都陷入了讨论之中。 而在这中间,何琴悄无声息的休学了。 至于去哪儿了不清楚,只听说休学半年后回来跟着下一届的学生继续上课。 姜灵等人听说后无不唏嘘,对何琴也生出一丝同情。不多,就那么一丝。 这一丝同情是因为何琴家里的情况,爹妈明显不把何琴当人,那弟弟也不是好东西。 可也怒其不争,任人宰割。 上大学为的就是改变命运,可何琴又做成什么样了? 讨论过后大家也不再关注。 一个改革开放,一个期末考试,就能占据大家全部的心神了。 姜灵也一样,每天来往学校,上完最后课程,然后进入复习的阶段。 期末考试将在一月中旬举行,考完放寒假。 改革开放后明显兴奋起来的就是谢景明,因为他还记得姜灵当初说的话,办个补习班,直接多接纳几个孩子一同上课。 这事儿她跟邵雪珍商量的时候,邵雪珍给予支持,不想跟合作的学长讨论时仍旧被拒绝了。 原因是政策刚下来,他们不该冒头,得再等等。 谢景明就有些急切,去找姜灵说这事儿,叭叭的说了一堆自己的设想。 等他说完,姜灵就问他,“那你想自己干嘛?” 谢景明一愣,有些不确定的反问,“我能自己干嘛?” 姜灵:“为什么不能自己干?” 似乎意识到姜灵的想法,谢景明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像一只无头苍蝇。 曹桂兰被他转的眼晕,更看不上他了,“瞧你没出息的样儿,想干就说想干,不想干就不说不想干,有这么难回答吗,你转悠个屁啊。” 谢景明反正被骂习惯了,也没什么感觉,反而停下问曹桂兰,“妈,您觉得我能自己干嘛?您不怕有什么风险吗?” “风险?”曹桂兰有些迷茫,“这有啥风险,国家不都出政策说了?不是雇佣的人不超过七个就行?那你少雇几个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