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逝去父爱-《换心追踪》


    第(1/3)页

    柏玲的父亲叫柏玉树。柏玉树有个妹妹叫柏玉珍。这就是柏玲的小姑姑。这个小姑姑,比柏玲的爸爸柏玉树小八岁。

    柏玉树二十二岁那年,父母惨遭毒手,双双离世。那年,妹妹柏玉珍只有十四岁。从此,兄妹二人相依为命。柏玉树担当起扶养妹妹的重任。多舛的命运,让这两个孤儿成熟。艰难的生活,让这对孤儿亲密无间。柏玉树千方百计呵护着自己的小妹妹。

    妹妹十六岁那年,在父亲老友的介绍下,妹妹嫁进了深山区。那里是老解放区,妇女在那里受到尊重。

    妹妹嫁了个好丈夫,又有个好公婆、好小姑。一家人象捧着颗珍珠一样,宠爱着柏玉珍。他们知道,这是好人的后代。这是为穷人做出贡献的后代。柏玉珍人好心好,人虽然小,却很有远见,很有胸怀。幼年父母惨遭杀害的不幸,兄长的养育和溺爱,让婆婆全家人感动。他们觉得,如果外待了这个儿媳妇,不光对不起她的父母,也对不起她的亲哥哥。

    妹妹有了个好归宿,这让柏玉树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

    妹妹出嫁后,柏玉树娶了本村的独生女任楠蓉为妻。

    任楠蓉并非是龙冈村人。她们是讨饭流落到龙冈村。柏玉树和他父母的想法一样,觉得娶一个苦出身的女人做媳妇,将来的生活一定会幸福。谁知,柏玉树的婚后生活却不尽人意。

    结婚后,柏玉树才真正领教了任楠蓉的霸道无理。她的容貌,在这三里五乡说得上数一数二。她的霸道自私,却也是无人可比。既然成了家,生米做成熟饭。那他就要包容妻子,要当个好丈夫。

    在柏玲的记忆中,母亲任楠蓉骂不离口,打不离手。而父亲恰恰相反,没打过、没骂过,对子女从来都是和声细语。父爱深入心底。

    那一年,柏玲只有两岁。爸爸每次出门,都要拉着柏玲的手说:“玲,要听话,妈妈病了”……

    柏玲总是不等爸爸说完就接了话茬儿:“要听妈妈的话,别让妈妈生气。”

    爸爸不在说下半句话,就笑着出了门,下地去干活。

    妈妈常常半晌在家做小锅饭吃,也从不给柏玲吃一口。柏玲牢记着爸爸的话:“妈妈病了”。妈妈吃点好东西也是应该的。她从没有给妈妈要过嘴吃。

    有一天,爸爸的锄头坏了,半晌回家来换锄头。妈妈正在吃小锅饭,吃得满头大汗,满嘴流油。而柏玲在一旁自己玩土、玩泥人。这个小小的心灵,忘记身边的一切。仿佛独自处在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里。

    这一幕,让爸爸惊呆了。他突然抱起柏玲,急匆匆地向门外走去:“玲,跟爸爸到地里去干活。”

    柏玲看到爸爸眼里流着泪,急忙问到:“爸爸,你哭了?”

    “爸爸没有哭,爸爸是让虫子迷眼了。”

    从那天起,爸爸每次下地,都把柏玲带在身边。

    柏玲后来才知道,妈妈的病是怀了小弟弟。

    柏玲上学早,又非常聪明,刚刚十岁就上了五年级。

    柏玲十岁那年,两个双胞胎弟弟柏龙、柏虎七岁。小姑姑柏玉珍来探亲,来看望哥、嫂,还带来了好多礼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