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星图与沙盘-《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第(3/3)页
第十二折 海陆之间:新的抉择
阿尔·菲达带来的冲击尚未平息,“丝路态势推演房”的第二次推演如期而至。这次,风澈拟定的议题,直接反映了最新的局势变化:“假设陆上丝路因西域某重要节点(如龟兹)长期动荡而通行效率大减,同时,海上丝路因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合作伙伴(如阿拔斯)的出现而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协调中枢应如何调整资源分配与战略重心,以维持丝路网络的整体繁荣与稳定?需考虑陆权与海权势力的平衡,沿线邦国的反应,以及技术、军事资源的倾斜。”
这个议题更加宏大,也更具争议性。
推演开始后,团队迅速分化为“陆权优先派”与“海权开拓派”。陆权派认为,帝国根基在陆地,西域经营多年,利益攸关,绝不能因一时动荡而放弃,否则前功尽弃,且会丧失对内陆腹地的控制力,必须加大投入,稳定西域。海权派则反驳,海洋是未来,成本可能更低,收益更大,且能避开路上复杂的政治纠纷,应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开拓海上贸易线,与阿拔斯等海上强国建立更紧密联系。
双方在沙盘和舆图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权派模拟在西域增加驻军,修建更坚固的堡垒,加强同盟关系;海权派则模拟在东南沿海扩建港口,建造更大海船,组建远洋商队和护航舰队。推演中,双方都指出了对方的潜在风险:陆权策略可能导致帝国陷入西域泥潭,耗费巨大;海权策略则可能使帝国依赖海上贸易,忽视内陆发展,且海军建设周期长,风险高,易受风浪与海盗影响。
风澈作为协调中枢的决策者,再次面临艰难平衡。他意识到,这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帝国的发展,需要陆海兼备。他尝试提出一种“陆海协同”的思路:在西域,采取“低成本、高影响力”的策略,通过外交、经济、文化手段维持存在和影响力,而非一味军事投入,同时扶持可靠的区域伙伴代理维护商路安全;在海上,则稳步推进,先建立几条稳定的核心航线,积累经验和技术,并不急于全面扩张;更重要的是,加强陆海之间的联系,例如,将部分原本完全依赖陆路运输的货物,改为部分通过海路运输,以减轻陆路压力,也促进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动。
推演结束后,风澈将“陆海协同”的思路整理成详细报告,连同推演记录,再次呈送慕容冷越。
这一次,慕容冷越看完后,沉默的时间更长了。他走到那幅巨大的“万国舆情动态图”前,目光从西域的戈壁雪山,缓缓移向东南的蔚蓝海域。
“澈儿,”他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欣慰,“看来,这台织机要编织的,不再仅仅是陆上的锦绣,还要加上海上的云霞了。陆与海,并非对立,而是帝国翱翔的双翼。你的‘协同’思路,是对的。但知易行难,如何真正实现陆海并进,平衡内外,将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乃至你将来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
他转身,目光锐利地看着风澈:“下一次推演,可以开始模拟,如果我们在大力发展海路的同时,陆上的某些势力感到被忽视甚至威胁,他们会如何反应?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这种内部的张力?”
风澈凛然受教。他明白,父亲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以及潜藏在繁荣之下的、更为复杂的内部治理难题。文明的交融,知识的汇聚,战略的权衡,这一切,都如同那永不停止的织机,在时间的流转中,编织着愈加繁复而壮丽的图案。而属于他的考验与责任,也正随着这图案的扩展,而变得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清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