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掩人耳目的能耐让风声都变了腔调。 最要紧是老学究信这一套的还真不少,反应很大,咬住就是‘礼崩乐坏’。 动辄论及齐家治国,声称新制“一出,便号天下已亡”。 于是,越来越多看不惯、却又无能为力的腐儒们开始聚集。 写奏章上墅,甚至不惜裹挟后生堵堵宫门。 他们不再只是在案几吵嚷,而是送到宫门下说‘不除三字,就死也要跪在这’。 一拨轮完又一拨轮替。 传言四野,市井搅扰,城中民心惶乱得很,大事还没见,却已经如有骤雨将来。 士林里被拔为共主的郑玄,此时带头嗓门喊得最响,这番带动下,动静当然格外巨大。 对方的风头完全遮过去,形势一下子就翻了天。 支持新政的官员在朝中都变得进退维谷,无所适从。 其实这些做事的人也未必摸不到实情,书生出身,自知变法其实是条死路亦是活机。 但直面迎头摧扫的大潮,他们终究忍不住左右犹疑。 军机处内也好不到哪儿去,传来的是连绵不绝大事压顶的气息。 “陛下,外头那帮儒生如今越来越失控,这事怕是麻烦。” 赵括面上更添几分焦虑,小声在文书背后提醒道。 “国子监的郑祭酒,已经带着太学生堵了宫门。” “光说要长跪叫陛下收回土地令,眼看着都要过三天三夜了。” “如今坊间满是小道流言,街角巷尾都在议论朝廷。” “闹得百姓人心惶惶。要是任其发酵真说不定会闹出天大的乱子。” 郑玄自孔颖达故去后就是被公认的一号人物。 威望极盛,在士林学生官员当中影响力当可封状元。 他风头这么紧,只需一句松动便山风倒卷难以阻挡。 这点在天下读书人里,从老到小都心知肚明。 “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苏勋在一旁冷冷地说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杀气。 “陛下,依我看,跟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直接派兵把他们全都抓起来,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杀上一批,看他们还敢不敢再这么嚣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