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叫来摄影师:“刚刚那个镜头,回放一下,推到陈言的特写。” 画面定格在陈言露出笑容的那一瞬间。 张国安死死盯着屏幕,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就在邓超超为他擦嘴,视线被遮挡的那零点几秒,陈言低垂的眼睑下,那双本该空洞的眸子,闪过了一丝极其冷静的微光。 那不是傻子的眼神,那是一种审视,一种确认。 仿佛在确认“哥哥”这个角色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剧本”。 那丝微光一闪即逝,快到让人以为是光影的错觉。 “导演,有什么问题吗?”摄影师问道。 “没......没什么。”张国安摆了摆手,内心却翻江倒海。 他本以为陈言在试镜时的表现是灵光一闪,是体验派演员瞬间的情绪爆发。 可现在看来,那不是爆发,而是一种......被精准控制的释放。 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还要可怕。 “有意思......”张国安的嘴角咧开一个兴奋的弧度,“太有意思了!” 拍摄继续进行。 随着对角色的深入,陈言“演绎”的层次也愈发丰富。 接下来的日子,拍摄异常顺利。 陈言就像一个被精准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完美地扮演着“傻子弟弟”这个角色。 戏外,他安静、腼腆、不善言辞,捧着保温杯缩在角落里研究剧本,是个人畜无害的背景板。 戏内,他痴傻、纯真、眼神空洞,是哥哥邓超超最心疼的累赘,也是剧组所有人同情的对象。 两种状态切换自如,毫无破绽。 导演张国安每天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觉得陈言不是在演戏,而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 他经常对着监视器喃喃自语: “天才,真是个天才!你们看他那个手,看似无意识地搭在桌沿,实际上是在用指尖感受木纹的震动,这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细节,教科书都写不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