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主犯李军虽已伏法,但案件的诸多疑点,如同鬼魅般缠绕了他们二十年。 “建国,你冷静点,慢慢说。”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但语速依旧飞快:“是‘第三个人’!我们当年都忽略了,现场那个火盆里烧掉的笔记本... 不是他那个傻子弟弟无意识扔进去的,是凶手在销毁证据!他在销毁一个‘共犯’存在的证据!一个隐藏了二十年的幽灵!” “证据呢?”老领导的声音变得无比严肃。 “没有物证,但我有......一份完美的犯罪心理侧写!” 王建国看着手里的纸,眼神狂热而迷茫.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是一个演员,为了演好一个角色写的人物小传......但它......它把‘屠夫案’的所有逻辑漏洞都补上了... 它解释了凶手为何要伪装成激情杀人,解释了他弟弟为何会变得痴傻,甚至......甚至推断出了那个被销毁的笔记本里,可能记录了什么!”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一个演员? 人物小传? 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王建国是他的老部下,他了解这个老刑警的固执和严谨。 若不是受到了天大的冲击,绝不会说出如此颠三倒四的话。 “把那份‘人物小传’,立刻,马上,送到省厅来。我让赵铁军在那儿等你。” “是!”王建国挂断电话,佝偻的背影在灯光下猛然挺直,仿佛一柄尘封多年的老枪,重新擦去了枪膛里的灰。 他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片场,那个叫陈言的年轻人正被导演张国安搂着肩膀,兴奋地说着什么。 在王建国的眼中,那个清秀的年轻人,此刻却笼罩在一层浓得化不开的迷雾之中。 ...... 第二天,省公安厅,一间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里。 长条会议桌的首位,坐着鬓角斑白的老领导,他的手指一下下地敲击着桌面。 桌子两侧,是一脸严肃的省厅精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