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可惜,身不逢时,乱世之中,各国分裂,他之理念不得受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可叹,可悲。 现在夏玄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他传承之观念,流传两千多年,自汉开始,便以夫子儒家礼治为根本,治国,仁德缺一不可。 或许这个世界根本就暗淡无光,若没有夫子这般圣人,那千秋万代就像漫漫长夜,没有那一丝曙光。 而今后世得以传承,夫子被称为圣,乃是他兼容天下,大道万物之根本。 或许,这才是他所追求之道吧。 “夫子,您之大同,乃是我后世如今繁华之根本,您不必如此。” “若没有您,那后世千秋万代,就如同没有光亮的黑暗,不知何时才得以见证光明。” “您之儒家思想,于大汉之天下,得以传承至今。” “或许您不能见证,但后世却人人得以见证。” “如今您之弟子,亦是我华夏后世,任何人!” 夏玄的话,无疑是又一次迎来的另一个高潮。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遍布天下。 可夏玄的话,无疑是再说,传承两千多年的信念,儒家文化思想,论语等等。 只要是学之,总之,都要称之为夫子的弟子。 因为若没有夫子,便没有后世许多让人称赞的贤人。 亦如那孟子,亦是从儒家思想之中提取到了于己,于身之思想。 此时,一旁的弟子们,也似乎回想起了那一段艰苦而漫长的岁月。 “我犹记得哪一年,夫子五十五岁,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往日之事,历历在目。” “子贡啊,你说得对,如今我回想起,依旧让我终身铭记啊,” “一路上,我等护夫子安全,传夫子之道,只为了将我们心中共用的信念,传遍天下。” 听着弟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夏玄内心彻底破防。 他来此之前,了解过这一段历史。 很难想象,一个五十五岁的老者,为了信念,带着众弟子出发,是何等的心情。 那一路上,遭遇各个国家的排挤,冷遇数不胜数。 甚至有一些国家的百姓,亦不待见夫子。 去到卫国时,国君曾以六万斗米聘请夫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