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暂缓上市-《2011开始》
            
            
            
                
    第(3/3)页
    等开春后封顶收尾。
    明年装完,年底应该就可以搬进去了。
    院子还是工地,没什么好看的。
    陈耀东连车都没下,路过看了几眼就走了。
    去了兴邦花园一期,五十栋十二层的小高层只起来了二十栋。
    同样没有封顶,要开春才能封顶收尾。
    还有三十栋明年才开工。
    容积绿非常低,绿化率可以达到70%。
    对比一下那些开发商盖的楼盘,这应该是景安容积率最小的高层住宅小区。
    三百亩地建筑面积才35万平,三千套房子,这是老老实实按政策规定来建的,考虑到员工的居住满意度,取了政策规定的下限,就算按照上限盖,也不过再多几栋楼的事。
    换了那些房地产开发商,三百亩地不给盖个六七千套房子,怎对得起良心。
    所以好多高层住宅小区才楼挨楼,低层普遍都晒不到太阳。
    至于那容积率,没有开发商搞不定的事情。
    二期高层还没有动,联排到是起来了。
    三四层的建筑盖的贼快,一个星期就能起一栋。
    旁边一块地也在盖房子,陈耀东瞅了几眼,问王平安:“这是干的啥?”
    王平安道:“别墅,鸿鑫地产搞的。”
    “草,这也叫别墅?”
    陈耀东道:“房子挨房子,这容积率是怎么通过审批的?”
    王平安道:“开发商总有办法。”
    别墅的容积率很低,政府有相关规定,不是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基本上在0.2到0.5之间,这特么一个院子紧挨着一个院子,中间就一道墙,马路目测不到五米,容积率虽然没有高层高,那也是因为只有一层,实际上比高层还要挤的多。
    别墅挤成这个逼样,那还算什么别墅。
    陈耀东问:“空的房子卖了多少年了都没卖完,不家人敢盖房子?”
    王平安道:“拿了地捂着不动,市城也不愿意。”
    陈耀东明白了,兴邦农业不盖楼捞钱,市里也不会管。
    捂个十年八年也没人问,本来就是补偿损失。
    可这些房企干嘛的,拿了地捂着不盖房子,市里哪来的税收。
    再不盖地给你收了。
    有时候不是非要盖,而是不得不盖。
    转了一圈,才驱车去了三营。
    郭老头是个闲不住的人,公司有他办公室,但没事从来不在办公室坐着,多数时候都在南山平原,那边有几个农业实验基地,搞了好几个实验项目。
    天热的时候带着一帮研究生田间地头忙活。
    冬天冷了,就到了三营。
    三营同样有试验田,兴邦农业现在的研究生不少。
    这几年接收了不少省农大研究生,农学研究生还不如个学工科的本科生,就业环境实在苦逼的没法说,以前兴邦农业规模小,大学生还有点看不上,现在已经是河西省规模最大的农牧企业,成了省农大的农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的首选。
    特别是兴邦农业搞集资建房,不少外地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准备在景安安家了,房子太便宜,买房无压力,家里稍微支持一下就能全款买房。
    都不用贷款的。
    上哪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房子。
    买房安家才是第一位的。
    到了三营,郭老头正带着研究生在大棚里研究一小片辣椒。
    见陈耀东进来,就拉着陈老板给他介绍研究项目。
    陈耀东一边听,一边问:“你老人家还能干几年?”
    郭老头道:“干到八十岁不成问题。”
    陈耀东道:“你干到八十岁,让那些年轻人干啥,我觉得你还是当好你的研究所所长就行了,给那些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锻炼的机会,他们才是未来的希望。”
    郭老头道:“科学研究没有捷径走,这些年轻人太娇贵,农学的研究在地里,不是在办公室,我还得带着他们,不能让他们坐在办公室变成那些连麦子和韭菜都分不清的专家。”
    “……”
    陈耀东无话可说,也不打算劝了。
    郭老头是真正的专家,不是那种经常在电视上瞎B咧咧的专家,而是真正的农业领域的专家,河西的小麦种子的改良就有他的贡献,这种纯粹的专家现在已经很少了。
    大多都在忙着搞学述交流和论文报告等。
    真正守在田间地头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