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叙旧-《总赖东君主》
第(3/3)页
天生骨子里似是有一股子无所畏惧的乖戾,日久天长了,这股子乖戾之气,竟一点也没有见褪去之势,反倒随着年岁日益增长,趋于不可收拾的地步。
反观上官瑾年,从幼时起,便已然懂得谦逊、恭让之礼。
为人处事更是彬彬有礼、张弛有度。
因此,上官瑾年从小便是仁义满怀,对于民生疾苦更是有着自己的体会。
这也使得上官麟在上官瑾年从小时候起便是按着南国未来储君,自己的接班人所细心培养的。
小时候的上官瑾年,面对上官麟同自己的苛刻要求,非但没有为此丧失信心,气馁于此,反而小小年纪就展露出了自己,过人的异禀天赋。
诗书礼御骑射,无不样样融会精通,为人所津津乐道。
“瑾年经此一役,得以胜利凯旋,班师回朝,实乃我南国之幸事啊,母后还未曾好好祝贺予你,瑾年,你不会怪罪于母后吧。”
话间,菀芷凝眸望着上官瑾年,一脸的自豪之感。
“瑾年不敢,身为将帅,更因有着方宁侯这一官职,戍守边疆,保家卫国,实乃瑾年的分内之事,是瑾年应当为之之事,且瑾年自幼时起,便幸蒙父帝母后之谆谆教导,方才有了瑾年如今之成就,瑾年岂敢怪罪母后这一说。”
上官瑾年随即站起身来莞尔一笑,便又坐回了位子上。
“瑾年不怪母后便好,至于瑾瑜,此番你父帝让你去戍守帝陵,也是为你好,你性子向来急躁乖戾,故此,你父帝不得已才让你去帝陵好好磨练磨练,以待来日。你父帝一片真心对你,望你能知,你也莫要责怪于你父帝。”
菀芷随即将自己的视线缓缓凝落于一旁的上官瑾瑜身上。
“儿臣不敢,父帝母后对儿臣的良苦用心,瑾瑜自当谨记于心,不敢有所悖逆,经此一番磨炼,瑾瑜已非昨日之瑾瑜,儿臣也非昨日之儿臣,往后余生,儿臣定当殚精竭虑,为父帝排忧解难,为南国,更为儿臣自己,做出一番功绩来。”上官瑾瑜随即故作姿态般站起身来笃定言之。
“你能这么想是再好不过了,母后看到瑾瑜你有了现下这般长进,心里自是替你高兴,也更替你父帝高兴,你父帝终究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也不枉费他那一片苦心了。”
闻及如此,菀芷见上官瑾瑜经过这么些年的戍守帝陵,已然褪去了一身乖戾之气,倒变得有几分仁者之气,予自己内心深处,顿感之下,不觉有了几分欣慰之感。
“是,儿臣记下了。”
只见的上官瑾瑜躬着身子抱拳行了个礼,故作谦逊礼让之状。
“好好好,你兄弟二人,能有今日这番,母后甚是欣喜,甚是欣喜啊。”
望及如此,菀芷见上官瑾年同上官瑾瑜兄弟二人,不再似往日那般针尖对麦芒的分外敌视,倒变得和和睦睦一团和气,从内心深处,不由得为之高兴。
似是长久的期盼现已成真,亦或是自己真心的替上官瑾年同上官瑾瑜这兄弟二人的和解感到高兴,菀芷望着晚上的两个儿子,内心除了一阵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发自肺腑内心的感慨,由衷的感慨——
自己的两个儿子,终究是长大了啊,不再是昔日那个承欢于自己膝下的懵懂孩童了,已经是两个能独挡一方的男儿郎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