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天子之颂-《明月夜星澜》
第(2/3)页
“是,殿下请问”。
此刻处了三杨等少数不需跪朝的皇亲外,至宁反倒比那些跪着的大臣更令太子产生些许亲近之感。
“如你刚才所言,民间亦有不少颂扬我父祖之诗赋,不知你可否当堂颂上几句,也可解了刚才这位对你父女的疑惑之心。”
诗词?该死刚才我就不该再提起后面那几句,我只知唐诗需要平仄分明,这明朝,似乎历史之上却只说过元明词曲,可从未说过诗赋,这要我现场做出却不押韵到时可要起了反效用了。至宁闻言心中顿时焦急万分,好在大多臣子还尚跪在地下,看不见她表情。
“殿下果然有问题,此女已答不出话了。”地上心里有鬼的大臣顿时起哄道。
“怎么记不得吗?”龙书案后刚刚还对至宁起了一丝好感的太子,顿时有了一种被欺骗般的感觉,一向温和的他此刻脸上已涌起红潮。
“启禀殿下,并非小女记不得了,只是民间用词颇有些不成章法,小女恐怕冒犯了殿下。”
“无妨,你所言之律本殿一概恕你无罪。”所言之律,太子心道:我已暗示你非定要作诗,便是词名曲律亦无不可。
“谢殿下,小女曾路过街边一说书铺内曾听一说书先生言道:我大明自洪武爷开国以来,不同于夏商乃至唐宋各朝,为我大明天子者,不以女子和亲求安于漠北,不以百姓裂地而居于旧都,不以纳贡为目的逞强于寰宇,不以小官大贪而放细沙成泥沼。洪武帝,永乐帝二朝天子亲守国门,君王勤死社稷,为我大明百姓何其幸哉。”
这话说出便如一枚投入到水中的巨石激起千层波浪,朝堂之上一片沉寂,众臣脊背之上好像陡然间被炸起一片毛栗子。便连起初一言不发的三杨亦往至宁方向投了数眼。
“好,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小小姑娘竟有这般见识,只此一言便说出我大明两代君王之万世功绩,众位臣工不知你等还有何言再辩?”
朝堂之上死一般的寂静。
等待了许久,只见众臣之中当先走出一人道:“太子殿下,微臣无话可说,愿附议。”
一时间,便连心中尚有不满的大臣亦不知该说些什么。明朝以八股文取仕,一向讲究言语间押韵的文学大儒亦在此刻收住了辩驳之口。是啊,连一介小女子亦有如此见识,读了这么许多年史学经书的他们又如何不能在这字里行间感受到此女言中之真诚。倘若连如此敬国尊王之人亦不能信,那自己该去信谁?仿佛跟商议好了一般,一众大臣异口同声道:
“臣等附议”。
三三两两的步伐开始往外走去,朝会渐渐开始散去。这是第一次殿下没有先走,臣子率先起身的朝散。
一阵脚步声后群臣退散,殿上除太子、郑大监及至宁之外只余几名太监侍卫。听到太子面露笑意的说道:“小姑娘,这几名太监侍卫乃是本殿多年来心腹之人无需支开,不知你这位义父郑侯爷是否需要屏退啊?”
“多谢殿下信任,义父对岛上之事已知道大半,无需再离去了,倒是小女接下来要说之事,当初便连义父也未尽数知道,全因小女今日见到殿下风姿之后心中突然起了亲近之感,是此才想和盘托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