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亲事-《重生之幺女难为》
第(2/3)页
只是这一次她都明白了,谁又靠得住呢,只有自己,这世上多得是雪中送炭的人盼下雪的。
回到屋里,更衣完毕,清沅想起了今日那引起纷争的古香缎,问柳妈妈道:“这缎子可是府里姑娘人人有的?”
柳妈妈回:“哪能啊,这东西金贵着呢,也就是大姑娘出阁得了两匹,大姑娘孝心,硬留了一匹给夫人裁衣裳,夫人又心疼姑娘给了姑娘来,谁知道今儿个……哎……也不知道能不能洗掉……”
清沅不理柳妈妈的啰嗦,“这缎子在市面上卖多少钱一匹?”
“少说也得二两银子呢,这还是有价无市的,这颜韵坊啊,姑娘不知道,架子大着呢,这两匹还是夫人托了通判夫人的呢。”
颜韵坊从前是为官家做岁贡绸缎的,如今天下太平,江南一带每年的布料纺织很富余,也有少许料子能流到民间。
阮清沅却关注到了另一件事,“父亲是通判大人的上峰,怎得母亲的面子却不如刘夫人大么?”
柳妈妈惊讶清沅竟会关心这个,她又素来是个爱说话的,便压低声音悄悄道:“老爷的性子,姑娘大概也知道一二的,最是清正的一个人,从来不肯多与人打交道的,不说这刘通判杨知府,在这苏州地界上大大小小的官员恐怕都比咱们老爷吃得开……”
其实清沅也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
南直隶是国朝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每年的征调税收都是别处的数倍,单就是苏州府,明面上的豪商巨贾有多少,因靠着运河,暗地里大大小小做漕运的帮会又有多少,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江南历来就是每个官员外放最眼馋的地方,等闲来这里谋任差事都能把荷包塞得满满的。
而阮镛自诩读书人风骨,上辈子他们一家回京,后来从阮府分家出去,崔氏倾尽所有积蓄却只够在北京外城宣南置一个最小的宅子。
等阮镛回京,在官场上难道不用走关系花银钱么,若前世他们夫妻有些积蓄打点人脉,他们家后来也不至于如此……
在官场上,也许上峰一句提点,就能助你躲过大难。
当务之急,是得让崔氏先意识到这一点,能在回京之前还有办法赚些银钱,可是这却是很难的,如今她这年纪,说什么崔氏能听呢。
“姑娘?”柳妈妈看清沅发呆,不由提醒道。
“无事……”正说着,忘忧匆匆进来,对清沅低语道,“姑娘猜的果然不错,老爷果真知道了,多罚五姑娘三十遍《女诫》呢,听说还要禁足……”
“她没在屋里砸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