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第一条正式铁路-《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其中营造是不可持续的。
一方面,经费有限。另外一方面,朝廷如此大手大脚的花钱,也是不能理解的。
说白了,大明朝廷根本就是农业社会静态管理制度,他根本无法理解工业社会种种产业波动,已经该如何管理。
何夕如果不干预,钢铁业必然萎缩,大明钢铁产量会有一个大下坡。或许可以等看不见的手自然调节。但是那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钢铁产量是不可能回到现在的。
毕竟而今的钢铁产量,几乎是何夕用一座北京城营造而催生的。
本身就不正常。
而何夕没有时间去等下一个高峰。
他必然想有更激烈的手段,推进产业革命,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重工业高速发展,带动整个大明工业的发展。
所以,这一场战事,北方等不及了。而南方也受不了了。
朱元璋也是看明白了这些,才在临终的时候设下这个局面。
朱雄英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朱雄英说道:「姑父的决定朕知道了。只是朕希望,下一次先听姑父禀报。」
朱雄英这是隐晦的表明,朱雄英对何夕先斩后奏的不满。
何夕立即起身谢罪,说道:「而今内阁不齐全,朝廷章程全无,上下混乱无比,这才有了这样的疏漏。还请殿下降罪。」
朱雄英说道:「事急从权,朕知道。姑父说得也对,也该说说内阁的事情了。」
何夕说道:「殿下属意谁?」
朱雄英说道:「姑父为内阁首辅,还是姑父说说,你属意谁吧。朕一概准。」
何夕说道:「多谢殿下信任,臣如果一人在内阁,也是没有办法办事的。杨士奇负责北京各方面有年,是一个能臣。而今后工商业,也是发展的重点,唯一工业可以强国
,臣让杨震负责。其余的人选,就任殿下安排了。」
朱雄英一愣,说道:「就这两个?」
何夕说道:「就这两个,加上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