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当务之急-《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是从别人的手中拿钱,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雄英说道:「难不成,这些人还敢违抗朝廷命令不成?」

    何夕说道:「自然不敢。只是,这税征多少合适?工厂商贾,与农业是不一样的。农田之中一年能产出多少,大抵是有数的。但是工厂却不一样了。今年产出多了,可以多征税,明年产出少了。必须少征税,否则这工厂要倒闭的。一旦倒毙,非但朝廷不能从其中征税,还要想办法安置这些人失业人员。」.

    「否则会出现乱子。」

    朱雄英说道:「难道不能派人去调查,你不是大力建设顺天府,顺天府的吏员数量,为天下之冠,难道查不清楚吗?」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还真查不清楚。」

    这是何夕的真心话。

    经过数年的培养,北京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市场,特别是辽东与北京之间的铁路修建好之后,辽东与北京在地理距离上,无限接近。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辽东与北京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

    最明显的数据就是,北京到营口的铁路每月都能上缴数万两的利润,如果这样算的一年从这一条铁路上就能赚回一百万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在日本市场打开之后,南洋市场向北京敞开之后,整个北京都忙于做生意,市场更加繁荣。何夕可以预见这种繁荣会加剧,无他,燕藩臣服带来的西域市场也在招手。

    经济本身就是看预期的。预期好,就会反应在市场之上。

    整体上来说,繁华的商业是能够给北京政府带来很多赋税。甚至这本身也不少。***各方面服赋税加起来,一年有近两千万元了。少吗?一点也不少。毕竟南北没有分立之前,大明一年赋税也不过五千多万两。

    但问题是够用吗?自然是不够用的。

    一点也不够用。

    甚至何夕已经在偷偷的印刷了不少纸钞了。因为市场的景气,并没有人发现而已。

    何夕不是没有想过继

    续下去。但是市场不允许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