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牵强! 还有前后矛盾。 每一处情节的推动都非常生硬,简单来说,看着都替里面的人物着急。 明明可以这样,却偏偏要那样。 而且感觉前后都不挨着。 比如,故事刚开始的时候,苏灿的老爹明明预感到,袁烈回乡的目的很可能就是来报仇的,但苏灿却置老爹的担忧于不顾,不断的劝慰老爹放心,以麻痹老爹的警戒心。 感觉苏灿和袁烈好像是一伙的,准备自灭满门。 直到袁烈回家那天,苏灿又借口自己的武馆开张而溜之大吉,可怜老爹被一个人留在屋子里当了顶缸,他不是被自己的养子打死的,而是被自己的亲儿子给生生忽悠死的。 还有那个大反派袁烈,他黑化的过程也很牵强。 这边苏灿让给他一个提督的位子,他感恩戴德的发誓说一定要报答,转眼过了几年他就跑回去杀了人家全家,这人格分裂得太快吧。 如果说有杀父之仇的话,就应该有骨气点,别接受苏灿的保举啊。 这边还想当官,那边还要报仇,不带这样的。 再说,当这个提督对袁烈报仇好像也没有啥帮助吧,最后不还得巴巴的去练什么五毒神功,那为毛还要重视这个官位呢? 如果真的那么重视仕途发展,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话,也不会公然回去杀人全家吧。 看剧本里的设定,苏家怎么看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杀得这么赤裸裸,就不怕断送了自己那很有前途的贪官污吏生涯? 还有,那什么狗屁铁甲,缝在身上能行吗? 连线都不拆,不会发炎吧,每逢阴雨天气会不会感到奇痒难忍? 最后被苏灿抓了一把铁甲就疼死了,还指望这破玩意防弹? 就说袁烈这么矛盾的人生加上这么矛盾的破铁甲,到底有什么意义? 哦!对了! 他最后害死了自己的亲妹妹。 还有那个俞大姐同样出现的莫名其妙,一出场就忽悠女主角说她是慈善家,主要工作就是开办山寨酒厂,盈利全部用来接济山寨中的老乡。 既然俞大姐如此仗义,各位老乡不捧个钱场,也得捧个人场啊,为毛都这么不懂事,连个到酒厂出义工的都没有,害得俞大姐就抓住女主角一个人猛当小工使唤。 还有当苏灿说自己在附近见到了武神的时候,俞大姐一口咬定苏灿是抑郁症加精神分裂症,因为“这方圆几百里,只有我一个人”。 看来真正精神分裂的应该是俞大姐才对,口口声声天天卖酒接济的所谓老乡,都是她的精神分裂体。 和俞大姐一样莫名其妙的还有那个马清风,他本是苏灿的铁杆下属,退役以后在哈尔滨遇上苏灿,自称自己是当地的民团总教头。 编剧难道不懂历史吗? 民团是YP战争时,林则徐在广东各乡镇办起来的乡勇组织,用来抵抗英国海军的,什么时候跑到东北去了? 要说黄飞鸿是民团教头还算靠些谱的话,马清风算个啥? 果不其然,这位自称民团总教头的高手跟洋鬼子一过招就露出了马脚,功夫与黄教头相比实在是稀松平常得紧。 那么多洋人大力士,不指望这个小卡拉米全部干掉,最起码也该干掉一两个充数,或者在台上多挨一会儿吧。 结果,一交手就被KO,连梁宽猪肉荣都比不上,还民团,还总教头! 相信就算是编剧将马清风给写死,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观众都不会感到悲哀,因为他被打死纯属活该。 张楚实在不明白,编剧写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难道就是为了给苏灿父子送一张门票。 “这剧本是谁写的啊?” 张婧初见张楚的眉头越皱越深,好奇的凑了过来。 “怎么了?不容易看懂?” 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