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作为华夏话剧的最高殿堂,国家话剧院平时的训练课是不对外公开的。 不过作为《驴得水》的剧本作者,周灏可以名正言顺地现场观摩彩排联习。 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驴得水》的排练基本已经成型了,已经可以开始进行完整的彩排。 为了欢迎并且感谢周灏,话剧院亲自安排了一场内部半公开的《驴得水》预演,邀请了不少话剧院内部的大佬前来观摩。 而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黄老爷子,则是亲自陪同在了周灏身边,一见面就握着他的手唠嗑个不停,可见他对这个本子有多满意。 在呼啸的背景风声中,幕布徐徐拉开。 三男一女围坐在一张简陋的小桌旁,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背后歪歪斜斜的小黑板上写着几行交代信息的粉笔字——三民小学民国十一年上半学期总结大会。 几秒钟后,安静的氛围被打破,铁匠掀开门帘进入了舞台,“那个驴棚的铁丝我给你们修好了。” 纯正的东北口音自带笑点,让人忍俊不禁。 魁山:“嘘……” 铁匠低着头整理包袱:“谁把钱给我?” 魁山小声提醒:“开会呢!” 铁匠似乎没听清,“啥?” 魁山稍微提高了一点音量,“开会呢!” 铁匠面带惊讶:“啊?” 魁山再度重复,“开会呢!” 铁匠恍然大悟,“哦,开会呢……” 就开场这么一段简单的表演,就已经让周灏和林夕娜感觉汗颜了。 其他三位都还没动呢,就铁匠和魁山在那一问一答,而且台词也是出奇的简单,重复度相当高。 然而就是这么一段戏,两位演员就能用精妙的小动作和台词上的逻辑调整,层层递进表现出了双方各自的状态。 厉害! 尤其是林夕娜,看得耳根都有点发烫了。 好厉害的台词,口齿清楚抑扬顿挫,而且人人都仿佛自带混声特效,根本不需要字幕辅助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相比之下,自己的台词功力实在是拉垮到没法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