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天色已经晚,月色如水,银色的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照出斑驳的影子。街边的摊位已经陆续熄灭,唯有远处一盏孤独的灯笼在风中摇曳。 就在这时,耿新月突然注意到路边一个老丈,他佝偻着背,挑着两个沉甸甸的竹筐。 从筐中不时传出微弱的小狗叫唤声,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孤独和渴望。 老丈的脸上写满了沧桑,眉头紧锁,仿佛在为生活的艰辛而叹息。 耿新月停下了脚步,走上前去,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小狗。 老丈见状,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开始介绍起他的小狗来。 家里的大狗出去不知为什么再也没回来,老丈带着这几只小的,说是卖,其实也是给小狗找个人家。 耿新月听完,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一锭银子,买下了一只最瘦弱的小黄狗。 按着她上辈子养宠物的经验,这小狗怕是还不到满月的。 若是照顾不好,怕是没有活路。 老丈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耿新月轻轻抚摸着小猫柔软的毛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余光扫过,耿新月发现四爷的眼睛也一直落在小狗身上。干脆伸出手,把小狗递给四爷抱着。 苏培盛下意识上去要接着的,四爷摆手,把它抱在了怀里。 小小插曲后重新上路,回到了别苑。 月光洒在别苑的屋檐上,小狗在四爷的怀抱中安静地睡着。 耿新月看着这一幕,四爷对狗狗的喜爱程度上,估计自己完全不用求,就能跟着回府了。 果然,四爷给小狗赐了名字,叫“百福”。 不等她提出来,四爷主动找人给百福做了一身绿色菊花纹样的小衣裳,又准备了狗笼子,准备带回去了。 回程跟来的时候不一样,路上不用停靠,一路走水路,从苏州登船,直达天津港,转而马车进京。 耿新月从出发,一直到回府,就没见着过四爷。 倒是期间,苏培盛回来过几次,看了看船上,没什么事,叮嘱了下人不可怠慢,就回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