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户部官员们也面露忧色,先前的兴奋劲儿消散了大半——若是产量骤降,那之前的期待岂不是要落空? 朱元璋也收起了笑容,看向朱高炽,语气带着几分急切:“炽儿,照你这么说,这土豆推广出去,产量会降多少?” 朱高炽连忙补充道:“皇爷爷放心,即便没有温室大棚,只要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土豆的适应性依旧远超水稻与小麦。我估算过,在普通田地种植,即便受气候影响,亩产维持在十几石还是没问题的!” “十几石!”这个数字如同定心丸,瞬间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郑清之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激动地说道:“十几石也足够了啊!南方水稻亩产不过三石,十几石就是它的六七倍;北方小麦亩产一石半,十几石更是它的十几倍!这依旧是前所未有的高产啊!” 群臣也纷纷回过神来,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赵勉更是激动地说道:“是啊!即便亩产十几石,也足以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胖殿下先前说亩产二三十石,如今虽因条件限制无法完全达到,可十几石也远超预期,这份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众人看向朱高炽的目光中,钦佩更甚——他不仅带回了高产粮种,还能客观分析利弊,不夸大、不隐瞒,这份务实与远见,实在难得。 朱元璋也重新露出了笑容,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语气欣慰:“好!好!即便亩产十几石,也是天大的好事!炽儿,你做得好!接下来的推广事宜,就交给你与标儿一同负责,务必让这土豆早日在大明生根发芽,让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孙臣遵旨!”朱高炽躬身应道。 现场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众人围绕着土豆的种植技术、推广区域、后续培育等问题展开讨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即便没有温室大棚,这亩产十几石的土豆,依旧是能改变大明命运的社稷神器,大明的粮食盛世,已然近在眼前。 朱高炽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土豆放在大明,那可真是金元宝啊,或者说比金元宝还要贵重千倍万倍不止! 金元宝能换钱、能彰显财富,却不能解百姓饥肠辘辘之苦,不能救饿殍遍野之难;但土豆不同,它能作为百姓餐桌上的主粮,一口口填饱肚子,一条条保住性命,这是任何金银珠宝都无法比拟的价值。 国家大事,说到底不过钱粮二字! 粮食更是每一个王朝稳固统治的根基——百姓有粮吃,才会安居乐业,才会拥护朝廷;若是粮食短缺,百姓饥寒交迫,王朝的根基便会动摇。 可现如今的大明,粮食产量本就低得令人发指,寻常年份里,南方水稻亩产不过两三石,北方小麦更是只有一石半左右,勉强够百姓糊口;偏偏又赶上小冰河期来临,旱灾、水灾、蝗灾连年不断,田地颗粒无收,粮食大幅度减产,数千万大明子民面临着“易子相食”的绝境,如何能撑得住? 于是乎,饥民流民开始大规模出现,他们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只为寻一**命的吃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