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夫子与众弟子的言行集合成的一步典籍,我们后世称之为《论语》。” “便是这个!” 说着,便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夫子。 “论语,这便是论语!” “来来来,你们都来看看。” 说着,夫子便将众弟子召集过来,将竹简相互传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夫子教我的,我有时碍于颜面,不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这都是夫子传授于我们的。” 弟子们看着那《论语》十分激动。 这些也都是夫子曾经传授给他们的,而他们,也都是严格按照夫子所说而做。 “好,好一部论语。” 忽然,夫子开怀大笑,不曾想自己后世两千多年,竟然还有如此好学,将他之言行,编刻出了一部典籍。 “来,夏君,既然是来学习,那便一同入座!” 说着便领着夏玄,走到了枫树之下,命人多准备的蒲团可算是有用处了。 夫子平时待人便是如此,来着皆是朋友,无论是谁,便都会多准备一席之地,供来着落座。 见到此景,夏玄也是深感佩服,这或许也正是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吧。 孔子待人尚且如此,对于礼节尚且如此,称之为圣人,不过也! “不知夏君来此,是有何疑惑,不妨说出来,我等与你探讨探讨!” 看着石台之上的夫子,夏玄沉默了片刻,起身又是一鞠躬。 “夫子,弟子想问,您于这礼乐崩坏,动荡乱世之中,传授于世,言传于身,是何求?” 夏玄此话一出,众弟子皆是一惊。 孔子讲究礼,仁治天下,这也一直都是他和众弟子追寻的目标。 为何到了这后世,还有人不明之。 看来这论语,还是未能够教导后世啊。 “我周游列国,言传身教,为的乃是天下大同,天下归仁。” “世事动乱,天下分裂,还有那许多人不能够读书学习,还有许多人,不懂礼仪之道,也不乏诸侯,不懂治国之道。” “吾求之,乃是人人读书,太下太平,所有国家,百姓,都有礼,仁之道。” 听完夫子之话,弟子们也都纷纷点头。 他们曾与夫子周游家伙,将儒家思想文化传承于各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