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皇上,镇北王不经朝廷同意,擅自资助敌国,居心叵测,应该严惩不贷。” “皇上,敌国发生灾情,本来就是上天惩罚他们,暗中相助我国。而如今,镇北王却违背天意,资助他们,微臣怕上天会降罪于皇上!” “皇上,镇北王这是通敌,应该立即解除他的兵权,不然一旦叛乱,可就酿成大祸了!” …… 大臣们都极力反对宋楚宁借粮食给大澳国,帮他们度过危机。 谁知,新帝一听,却冷笑一声,直接怒斥他们道:“你们不分青红皂白,就随口攻击镇北王!你们可知道,镇北王为朕立下了多大功劳吗?” “看看,这是大澳国不日前呈给朕的谈和书,书中说,大澳国十分感激镇北王的慷慨解囊,资助他们粮食,帮他们度过难关,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大澳奸臣因为灾情,早就已经蠢蠢欲动,窥视我边疆,欲发动战争,幸得镇北王援手,才转危为安,故而愿同我国永修和平!” “你们这些人,都给朕好好的看一看,不要整天就知道唇枪舌剑,镇北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你们却诬陷他通敌,真是岂有此理!” 说完,新帝就把大澳国的谈和书,让太监递给群臣观看。 群臣看了,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却还是抨击宋楚宁,说谈和书没用,大澳国随时可以打过来。 “皇上,以镇北王的本事,还会惧怕大澳国吗?之前,镇北王可是大败大澳军队,取得大捷的。如今,怎么能以这种进贡的方式取得和平呢?” “微臣以为,镇北王此举不妥。尽管取得了一时的和平,臣恐以后,大澳国又发生天灾,会得寸进尺,如法炮制的要挟我国向他们纳粮!请皇上三思!” 说这话的是刘御史,他一向嫉妒武将的功劳,自以为自己口才了得,就想以三寸不烂之舌,来打倒宋楚宁。 新帝听了,脸色很难看,毕竟这位大臣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他考虑的也是国家的长远利益。 第(2/3)页